【新要闻】面对受不了的噪音,该怎么办?

来源:健康北京 时间:2023-05-23 20:42:52

噪声是日常环境中

伴随我们生活的声音之一

长时间处于噪声污染的环境中


(资料图片)

会使人产生情绪、睡眠、健康

等多方面的问题

什么是噪声?

我们很难用具体数值量化噪声,所以将噪声定义为“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的声音是噪声”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实际上,对噪声的定义要结合周边环境以及发生的时间综合考虑。即使是同样的声音,在一定环境中是噪声,但在另外的环境中就不是噪声。

普遍认为,50分贝(dB)以上、杂乱无序、使人体产生明显不适感觉的声音是噪声。

声音如何分类?

常见的噪声有哪些?

评价声音有两个维度。一个是声音的响度,另一个是声音频率范围。因为声音具有一定的频率特异性,生活中的低频声音指发声频率相对较低的范围。

通常认为,20Hz-200Hz的声音是低频声音,给人一种低沉的感觉。

500Hz到2000Hz范围内的声音是中频声音,中频是我们日常说话的频率段。

超过2000Hz的声音属于高频声音,与蝉鸣或是更为尖锐的声音相似。

高频噪声大家比较熟悉,比如刺耳的电锯声、高速行驶的地铁运行的声音、尖叫声等。

低频噪声往往容易被忽略,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空调外机声响、家用电器启动时的嗡鸣声、电梯的运行声、电动车的充电桩及充电的电器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,都是生活中低频噪声的来源。

长时间处于噪声状况下

会产生哪些影响?

首先,噪声会给情绪和身体带来诸多不适。大部分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,会出现焦虑、烦躁、愤怒等情绪问题,还可能会出现失眠。

其次,人体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下,会产生负面问题,最常见的就是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。长时间处于噪声下,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,再加上噪声导致的睡眠结构变化,会造成血压不稳定。

另外,噪声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。一些与情绪相关的激素水平,都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表现出来。

听到响声过分焦虑

是一种病吗?

这种对于噪声的恐惧,在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称,听觉过敏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恐音症”。

部分患者受到一定声音刺激时,会觉得这个声音有异常的放大感,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,有的人还会有剧烈的头疼、恶心、呕吐的表现,还有人会有暴躁、烦躁的情绪表现。

有没有良性的噪声?

有些人学习或做一件事情时,会放背景音乐,这种有节奏、有韵律的音乐声,并不会引起人的不适感,所以不属于噪声。这种声音能屏蔽噪声,是我们不受外界环境声音的干扰,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。

还有一些患者,由于各种原因,耳朵里会听到异常的声音,有的像蝉鸣,有的像火车经过,这种声音持续在耳朵或者颅内出现,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。

治疗这种耳鸣,可以通过寻找跟它相同频率的噪声,用这类噪声掩蔽掉耳鸣的声音。例如用一些白噪声抵抗患者脑内出现的声音信号,可以使患者暂时得到放松。这种就属于良性的有益的噪声。

此外,白噪声具有一定的助眠效果。这种效果可以理解为一种转移,让我们不去过多关注某种突发声音。

如何进行合理的噪声防护?

在日常生活当中,噪声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:交通噪声、工业噪声、装修噪声。针对不同的噪声情况,有不同的防护建议。

在家庭环境中,30-40dB的背景声音是较为适宜睡眠的。当周围声音比较大时,最简单的防护方法是进行物理隔断,主要是通过空气阻隔噪声的传播途径,例如安装双层玻璃。

在特殊的作业环境中,周围的环境分贝数可能达到100dB-120dB,与飞机起落时的分贝数接近。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专门的降噪耳塞,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绝效果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还有一些场所的噪声分贝会比较强,比如KTV、球场,甚至剧院场所中的喇叭播放声音时,局部噪声也会非常明显。这种情况下,要尽可能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长。

生活当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。在使用耳机和一些音响设备时,建议遵守“六六原则”,即输出的音量尽量不要超过整个设备的60%,使用时长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。

时间越长、声音越大,对听觉细胞的损伤就越重,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。特别是当环境背景噪声越大,我们越可能调高设备音量来掩盖,这在无形中也会给听力造成严重损伤。

来源: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微信公众号

编辑:郭蕾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净水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